我的高考|考完就像一次普通的散场,甚至没有重担落下的感觉

【编者按】

6月23日,高的感2024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绩公布。考考

2014年,完像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次普标志着新高考改革拉开大幕,散场甚至今年迎来了新高考改革十周年。重担

借放榜之际,落下澎湃新闻连续第三年推出“我的高的感高考”系列,邀请几位今年的考考高考考生,作为新高考改革“十年磨一剑”的完像亲历者,追忆过往、次普谈论理想、散场甚至致敬青春。重担


图为刚考完试的落下王荪彦。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王荪彦:高考总分624分,高的感语文131分、数学142分、英语141分;选考科目210分(物理A+、化学A+、地理A+)

“春考后,提醒自己更要沉住气

王荪彦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16班的学生,小学就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初中就读于上海民办浦东交中初级中学。

高一、高二王荪彦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三等奖、2023年上海市高中生英语竞赛二等奖、2023年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三等奖等奖项,并曾获得校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


交大附中的王荪彦。

回顾令人难忘的高三,王荪彦表示,高三一年最大的特点是“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持续努力”,进入复习阶段以后,清楚地规划好每周复习哪些知识点并按时达成。除此之外下围棋、长跑也是他每周末的固定项目,能很好的放松解压。

“春考之后,同学们一下子都更有紧迫感了,我提醒自己,这个时候更要沉住气。”王荪彦认为,正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从厚积薄发,到蓄势待发,每一份努力都有意义。

回忆起走入高考考场的日子,他清晰地记得高考前一天,在网上找来了往年的语文、数学高考卷,简单做了部分题目。之后再翻了一遍高三的错题本,然后就提早睡觉了。

“其实相当紧张,总会没来由地担心自己哪里没有复习到、哪里可能发挥得不好,只能强迫自己专心于手上的事情,才能安心下来。”王荪彦说。

6月7日考完高考第一场语文科目后,他在考点旁边的宾馆午休,感到考得还不错,心情放松了不少,午睡后还看了几道数学题。6月7日下午考完数学后,因为有一道题没做出来,他顿时又紧张起来,不过回家以后就整理好心情,开始准备接下来的英语考试。

6月8日、9日,他都是上午复习,下午考试,因为英语有春考的兜底,所以比较轻松,“以至于9日考完以后,就像是一次普通的散场,甚至没有那种重担落下的感觉。”

王荪彦笑称:“回想起来自己就像是一张弓,箭矢射出以后,原先积累的紧张感也就迅速释放了。”

暑假阅读《正义论》《存在与时间》

谈及学科学习,王荪彦认为自己语文科目相对有优势。他总结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心得:首先是必须重视阅读,尤其是有思想性、文学性的文本,这种阅读的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仅仅是阅读过程就能极大地影响语感状态,这对作文和阅读理解都有很大帮助。

高三一年,王荪彦几乎每天都到学校图书馆或在家阅读。在他看来,语文老师沈文婕的启发很大,在分析试卷时,沈老师总是教导他们不要过分地为每一题的得分多少而纠结,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着眼于整体的理解方向与答题规则。“作为学生,过分关注一张试卷的细微之处,只能陷入一种‘过拟合’的状态,只知刻舟求剑,反而不利于临场的发挥。”

在春考中,王荪彦的英语考了141分,他谦虚地表示:“因为今年英语一考相对简单,所以这个分数不算特别高。”他认为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创造出真实接触英语的环境,无论是读原版英文书、看英美剧还是用英语进行写作,只要能在环境中浸润,语言能力就一定会提升,“我们班上有英语特别好的同学,他的英语阅读量甚至比中文多得多。”

三门选考科目,王荪彦选择的物理、化学、地理,三门成绩都是A+。他说:“我对这三门学科有一种特别的兴趣,我认为它们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当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在他看来,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告诉人们物质的本原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地理则告诉人们生活的这颗星球上的气候、地形等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塑造了人类文化,“所以在学习这三门学科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种体验是非常有趣且令人激动的。如果再选择一次小三门,我会再次选择物化地的组合。”

王荪彦喜欢下围棋,考出了业余5段证书。他也喜欢阅读和旅游,高考结束后,他跟堂弟、初中同学分别出去玩了几天,之后开始刷强基题,还抽时间把之前浅尝辄止的雨果的著作《九三年》看完了,并因为对书中情节感兴趣,他又找来了关于法国史的著作继续阅读。学校高二时提供了高等数学的相关课程,趁这段时间他也复习了一遍。

暑假的安排他已有规划,一是要读一些感兴趣的、大部头的书,比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二是要学习一部分大学的数理基础课程,“这些内容本就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可以为大学生活做些准备。”



图为清华大学。

“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自己”

谈及高中生活,王荪彦表示,高中三年非常精彩和充实,自己得到了很多成长,对自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可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自己。”

交大附中“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理念让他印象深刻,学校和老师们既重视学生整体的教学和培养,又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注重启迪创新思维,使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

让他印象最深的活动,则是高二时全年级在东方绿舟的学农活动,最后一个晚上举行文艺汇演,“那天我坐在台下看着灯光夹着星光,听着歌声带着蝉鸣,真真切切地体验到青春特别的美好。汇演到最后大家都冲上台,吵吵闹闹地唱起来,和班主任闹成一团,喊着他们的外号和语录,欢乐到了极点。”

王荪彦特别想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在高中期间的教导和鼓励。他举例说,尤其是进入高三后,大家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小惊喜,比如学校准备的各种零食、带有加油打气“谐音梗”的小礼品以及食堂的“特供”餐点,还有“金榜题名”的签名墙、“高中(糕粽)”大礼包等,“这些点点滴滴,既温暖又令人感动,都成为我高中期间的美好回忆。”班主任张骁纯老师和同学们更是亦师亦友,对大家关怀备至,“既要不断给我们加油打气,又想方设法帮我们减压,高考前一周还帮我们安排了半天减压课,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

王荪彦和父母保持着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融洽关系。在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时,他较少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对我也特别信任,总是全力支持我的各项决定。平时我们则像朋友一样相处,经常一起锻炼、一起探讨新鲜事物,一起品尝美食……”

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王荪彦的个人秘诀是:合理规划和分配好时间很重要,在高效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发展个人的爱好。

王荪彦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开放和积极的心态。高中生活本身就是相当精彩的,交大附中有校园歌手比赛、街舞大赛、校园科技节等各类有意思的活动,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身处其中,一定会被感染并积极参与的。学校的食堂更是远近闻名,“吃在交中可不是说说的,学习是高中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要多发现、感受和领略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美好的事情。”

计划报考清华大学

王荪彦计划报考清华大学电子信息或是数理基础科学(未央书院)。他表示,电子信息技术已是构建现代生活的关键要素。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内容深深吸引着自己,它广泛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制造工艺等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与高中阶段我感兴趣的物理学科紧密联系,令人向往。而我也坚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我国制造业迈向高端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专精与创新力。”

王荪彦称,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也让他非常向往,他希望能在这种务实的求学氛围中成长,在鼓励创新的学风中前行,汲取来自海内海外的智慧与灵感,踏实稳健地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进入大学以后,王荪彦打算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竞赛,在理工科大方向之下找到一项具体的专业志趣,并能产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成果,还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交流、相互激发。

延伸阅读

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

6月23日,云南红河。在高考查分首日,红河州一中一名女生在查询时,发现自己的成绩被屏蔽,考生成绩报告页面并未显示具体的分数以及总分。下方有一排小字,上面写着“你的位次已经进入全省前50名,具体情况请于27日查询”。整个查分过程,女生十分淡定,似乎早在意料之中,查分系统进不去的一个多小时是用看书度过的。看到成绩被屏蔽后,女生才略显高兴地说想报考北大,想学人工智能专业。据女生所在的希望高中班老师证实,确有此事,她的成绩是全省理科前50名。平时她考试都是最后一个入场,发榜却永远稳居第一。

责任编辑:荀建国_NN7379